黄爵滋

黄爵滋

黄爵滋(1793(癸丑年)—1853)清代官吏、诗人。字德成,号树斋。抚州宜黄县城人。官至礼、刑二部侍郎。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当黄爵滋初入仕途时,鸦片流毒正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清王朝积弱的躯体。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这个“天朝上国”妄自尊大、因循守旧,举国孤陋寡闻,陶醉于“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的无知状态。刚刚迈进而立之年的黄爵滋不禁一声叹息。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均为禁烟名臣。

人物生平

  当黄爵滋初入仕途时,鸦片流毒正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清王朝积弱的躯体。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这个“天朝上国”妄自尊大、因循守旧,举国孤陋寡闻,陶醉于“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的无知状态。刚刚迈进而立之年的黄爵滋不禁一声叹息。

  黄爵滋四岁入私塾,七岁能赋,十岁通诸子之学。嘉庆十三年(1808),入府州府学,学业大进。十七年(1812)县试名列榜首,次年取拔贡,任泸溪(今资溪)县学训导。二十四年,参加江西乡试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六年(1826)散馆授编修,旋充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总纂官。其间,常与友招客论文,饮酒赋诗,并同宣南诗社成员诗酒往还,在京渐有诗名。八年(1828)为江南乡试副考官。十二年至十四年为福建、陕西、江西、山东等道监察御史,兵、工、户部掌印给事中。十五年提为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后升礼部、刑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署仓场侍郎。曾三主乡试,两次会试监考官,选拔不少知名人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道光十九年(1839年)后任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职。他和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姚莹等人志趣相投,提倡经世之学,主张刷新吏治,扫除贪污,整顿军务,巩固边防,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一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敢于揭发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现象,“以直谏负时望,遇事锋发,无所回避。”在鸦片战争前,创议禁烟应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全国各省军政大吏中关于严禁驰禁的一场大辩论,成为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的发起者。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派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的主张,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一时以为清流眉目”。道光二十二年退休回籍。二十三年(1843)朝廷发现户部银库亏空,黄爵滋因曾清查银库,以失察罪被革职,即返省主持豫章书院。二十四年以六部员外郎启用,以病未就,仍主讲书院。三十年至京闲居。咸丰三年(1853)卒于北京,终年61岁,后归葬于宜黄二都乡石巩寺侧。

政治主张

  黄爵滋任御史期间,对国家大事,民生疾苦,事无巨细,均有独到见解,并能直抒胸臆。道光十四年(1834),他在《综核名实疏》中,对诸多国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崇学校以绝邪教,查保甲以靖会匪,修水利以除水患,广积储以备赈施,严校阅以肃戎政,严防禁以靖海洋。他针对当时吏治腐败情形,提出清明吏治,随时甄别考核部院堂官和各省督抚等要员,加强选拔和重用贤良之才,罢免贪官污吏的建议,受到道光皇帝的赞扬,特对爵滋及科道中敢直言进谏诸人加以提升,以鼓励言官据实上陈关系国家利弊诸事。十五年,已被提为鸿胪寺卿的黄爵滋更加力行劝谏,进呈《六事疏》,就治国家、广言路、储将才、制匪民、整顿京城营卫、严防外夷等提出自己的主张,后均被道光帝采纳施行。其敢于直谏之声为台谏之冠。

  十九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输入我国,吸取现银,销路逐年激增,严重影响国计民生。黄爵滋多次上疏痛陈鸦片的危害,明确要求禁烟,成为当时禁烟者的著名代表。

  道光十一年(1831)始,黄爵滋先后在《纹银洋银并禁出洋疏》、《综核名实疏》、《六事疏》中,多次提出禁银出海,严禁鸦片的主张。廷臣中对禁鸦片一事意见纷纭不一,措施不力。特别是道光十六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提出许民间种罂粟以塞漏卮的主张后,禁烟效果愈差,外商烟船勾结巡海兵弁,明禁暗运现象愈演愈烈,道光帝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十八年(1838),时为鸿胪寺卿的黄爵滋力主严禁鸦片,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列举大量事实说明银两外漏与吸食鸦片的关系,认为“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再加上官吏的贪赃枉法,致使禁烟难成。痛斥了驰禁论不能“堵塞漏卮”的危害,提出了“必先重治吸食”的主张。无论官民,吸食者给予一年期限戒烟,不成者平民处以死罪,官吏加等治罪等几项具体的禁烟措施。道光帝将奏疏交内外大臣讨论,议立章程。爵滋又连疏二次,提出禁烟必派主禁大臣,严惩私通番夷首恶者。这个奏疏提出后,湖广总督林则徐极力推崇。林则徐亦上《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摺》和《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两疏,加强了道光帝禁烟的决心,令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黄爵滋改调通政使。鸦片战争开始后,黄爵滋受命驰赴闽浙一带,与邓廷桢共同查禁鸦片,加强海防建设,改造武器装备,制订战守方略,招募水勇乡勇支援水师,并向朝廷进献《海防图》。史家评论:“禁烟之议,创自黄爵滋”。道光帝赞其禁烟疏:“非汝痛发其端,谁肯如此说话”。并立即批转给各地军政大员,其中包括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和直省各督抚,要他们发表意见。因而黄爵滋的这个奏折,对道光帝最后决定采取严禁鸦片的政策,派遣林则徐去广东禁烟起了重大作用,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西方,曾有人绘林则徐、关天培、黄爵滋三人像,称为“三忠”,可见其影响及于国外。▲

作者《黄爵滋》的诗文

癸巳中秋次韵答陈润珊并示江南留京诸子 其四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要从出处见真吾,澄澈冰心贮玉壶。朋友多情谁管鲍,师生无负即欧苏。

观书镫下眼如月,待尔花时酒满觚。莫叹儒冠误秋鬓,他年勉力共鹏图。

赵北口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十二桥头落月斜,老渔炊火傍芦花。鸬鹚瞥向波心起,衔得红鳞上钓槎。

山西行送陈润珊并寄李榆村刺史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山右古陶唐之遗,我歌唐风郁以思。近者乃有伏牛之里舞羊涧,若燎旋扑嗟既靡。

千载李韩不可作,幵州万族将谁托,赖尔循良荀与郭。

方今中外久一家,雁门日落无风沙。但使粟城谷山不告竭,何用秦壁赵垒相矜夸。

陈生四载燕市客,论文与我共朝夕,秋风送尔春寒色。

寒亦不足畏,热亦不足欣。此意孰相识,今有忻州李使君。

若过尹铎祠前路,还讯薛云谷里春。

至德州怀徐东松暨卢魏二生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泸溪有二生,知我徐夫子。饥寒不暇顾,苦欲学诗史。

夫子寄我书,八月章江涘。答君何迟迟,月冷鱼山水。

文章出有神,光怪岂不伟。孰云草莽间,终老岩穴士。

河流尚未冰,思君对鲜鲤。吾徒孰升沈,消息无寸纸。

舟泊樟树镇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赣波浩荡注洪州,战迹荒凉古树秋。岭月带星沈戌堠,峡云飞雨入渔舟。

市声乍散人烟外,镫影遥明野渡头。闻说鱼龙今退避,江乡禾稻可全收。

二月二十六日招叶筠潭前辈郭羽可艾至堂蒋子潇张亨甫朱晓山小集江亭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孤亭遥对翠微弯,向夕风狂坐掩关。冀北才多天下骏,江南春在梦中山。

杏花浅白人初醉,柳叶深青燕未还。何处飞云齐引领,甘霖三日洗尘寰。

送张亨甫之鄚州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去夏君出都,往视阿兄疾。送君西门外,马鸣酸不辍。

北来已西风,南归又白雪。寒乌恋慈母,桓山翼已折。

嗟君遇未通,出处无定辙。奔驰二万里,乃若旋一室。

神物已暗惊,人言岂足恤。天公信厚君,迫使鍊诗骨。

岂慕货殖贤,幸乞扁鹊术。惜无白发兄,为君作生日。

秋雨叹寄海秋亨甫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秋雨飒沓凄五更,孤镫无焰树有声。百年之忧一息集,虚室疑有鬼神入。

文章郁郁感我肠,世事冥冥幻转睫。四海知君意气大,汤生兀兀张生挫。

非愚自笑北宫穷,有怀欲救翳桑饿。我有破屋如卢仝,秋深四壁愁雨风。

杜陵怊怅万间厦,此愿恐付虚无中。汤生家澬阳,澬阳之水横披猖。

张生来燕市,燕市米价亦腾起。无田可耕禄可养,白云高高怅南望。

君乎与我同寂寥,黑头那得取卿相。西望翠微山,山中泉石何萧间。

我有夙约竟孤负,终夜漫漫坐愁叹。张生三日游未回,汤生咫尺亦不来。

眼中之人生我哀,昨者珠玉今黄埃。吁嗟万事乃如此,日月迁流枉悲唏。

明朝秋霁堪登高,安得痛饱中山醪。

晚登来鹤亭同郭韵堂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泸阳三百家,揽之不盈掌。炊烟眼前生,须臾变苍莽。

危亭此登陟,高下一俯仰。不觉城市喧,但闻溪碓响。

斜阳下山尽,明月向空上。牵裾不忍归,惆怅东君往。

喜郭羽可至京

黄爵滋黄爵滋 〔清代〕

太息风尘老郭隗,夕阳瘦马又燕台。诗声疑挟黄河至,画意添将红药开。

四海交游几兄弟,千秋事业一云雷。天心莽莽终难问,赖尔雄谭佐酒杯。

© 2023 彩笔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