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宝光

魏宝光

魏宝光,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由知南康军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三)。

魏定一

魏定一

魏定一,字元伯,号不坡,又号也野,恩安人。乾隆壬子举人。有《松竹吟稿》。

魏天应

魏天应

建宁府建安人,号梅野。受业于谢枋得。有《论学绳尺》。

魏兼

魏兼

魏兼,曾官都大提点江浙荆广福建等路坑冶司(《舆地纪胜》卷二三《江南东路·饶州》引《通略》)。

魏冲

魏冲

字道用,常熟人。崇祯庚午举人有小碎集。

魏兴祖

魏兴祖

魏兴祖,孝宗乾道九年(一一七三),为迪功郎、温州司法参军(《浪语集》附录)。今录诗二首。

魏克愚

魏克愚

(1219—1269)邛州蒲江人,字明己,号靖斋。魏了翁子。理宗宝祐中知徽州,为政知先务,民安其化。景定三年,以两浙转运副使除太府少卿,兼知临安府。

魏允楠

魏允楠

明末清初浙江嘉善人,字交让。明东林代表人物魏大中孙。明亡,闭门不出,交游皆东林后人。家贫,于财非义不取。

魏允中

魏允中

(1544—1585)大名府南乐人,字懋权。魏允贞弟。与无锡顾宪成、漳浦刘廷兰均乡试第一,又同举万历八年进士,时称“庚辰三解元”。授太常博士,擢吏部稽勋主事,调考功。在官砥砺名节,对执政多所纠弹。未几卒。有《魏仲子集》。

魏元忠

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武则天晚年时,又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高要尉。中宗复位时任宰相,随波逐流,不再直言。后因牵涉节愍太子起兵反韦后及杀武三思事,贬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而死。年七十余。

魏二翁

魏二翁

魏二翁(?~一一一九),濮州雷泽(今山东菏泽)人。方士。徽宗尝召之,不能致。宣和初卒。事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二。今录诗二首。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高鹏飞

高鹏飞

高鹏飞,字南仲,馀姚(今属浙江)人。翥侄。生平仕履不详。曾与孙应时唱和(《次孙烛湖秋夜有感》),可知亦为孝宗时人。有《林湖遗稿》,已佚。仅高翥《信天巢遗稿》(亦名《菊涧集》)附录存诗十九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一存诗同,文字多挖改错误。

高颐

高颐

宋福州宁德人,字元龄,号拙斋。明经修行,从游者达千人。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知永州东安县,有循吏声。平生博极群书。有《鸡窗丛览》、《诗集传解》。

高遁翁

高遁翁

高遁翁,失其名。清康熙时高士奇辑高翥《菊涧集》,附其诗入集中(《菊涧集》高士奇序)。今录诗七首。

高道华

高道华

高道华,晁仲熙婿,元祐中为罗田尉(《鸡肋集》卷六四《晁公墓志铭》)。

高选

高选

高选(一一○七~?),字德举,馀姚(今属浙江)人,翥父。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累官武当军节度推官。事见《菊涧集·原序)。有《江村遗稿》一卷,仅存诗三首。

高退之

高退之

高退之,字遵圣,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高述明

高述明

字东瞻,奉天人。东轩相国兄,官至凉州总兵。

高迈

高迈

高迈,翥叔父。高宗绍兴间进士,知建德县。事见《菊涧集》序。今录诗五首。

高述

高述

宋润州丹阳人,字季明。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官临海令。善书画,学苏轼书及竹石,皆逼真。

高辅尧

高辅尧

高辅尧,陕州峡石(今河南陕县)人。五代南平王保融侄。伯父保勖、父保寅,均入宋任官。辅尧为保寅第三子,曾进士及第。事见《宋史》卷四八三《高保寅传》。

高质斋

高质斋

高质斋,失其名。清康熙时高士奇辑高翥《菊涧集》,附其诗入集中(《菊涧集》高士奇序)。今录诗五首。

高诩

高诩

高诩,孟津(今河南孟津东)人(《明嘉靖《阙里志》卷一一)。今录诗二首。

高赓恩

高赓恩

高赓恩,字曦亭,宁河人。光绪丙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太常寺卿。谥文通。有《思贻堂诗集》。

高言

高言

高言,字明道,开封(今属河南)人。尝因杀人逃亡海外,因至大食等国。事见《青琐高议》前集卷三。

高衢

高衢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晚唐诗人。武宗会昌二年(842),三乡有女子题诗于壁自伤身世,其后高衢与进士陆贞洞等人见此,皆赋《和三乡诗》。生平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诗纪事》卷六七。《全唐诗》存诗1首。

高衡孙

高衡孙

宋庆元鄞县人。高闶从孙。累官户部侍郎、知临安府。史宅之括浙西公田,官属皆增秩二等,衡孙知不便,独辞赏。后以寿终。

高荷

高荷

宋荆南人,字子勉,自号还还先生。哲宗元祐中太学生。晚为童贯客,得兰州通判,终知涿州。诗学杜甫,得黄庭坚指授。有集。

高茂华

高茂华

高茂华,字秀实,一字居实,元氏(今属河北)人。曾布甥。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绍圣元年(一○九四),中博学宏词科。与吕本中等为十友。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元祐党籍。五年,叙复承议郎(《宋史翼》卷二七《高茂华传》)。有文集一编,已佚。

© 2023 彩笔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