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菁

陈维菁

陈维菁,字莪士,淡水厅大龙峒人。清道光五年(1825)府学庠生。

陈维英

陈维英

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清淡水厅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少时受业于庠生黄德辉、举人陈六山、拔贡郑用鉴及其长兄陈维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闽县教谕;咸丰元年(1851),台湾道徐宗干举为孝廉方正;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回籍后掌教于仰山、学海两书院。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起事,因助饷捐得四品头衔,并获赏戴花翎。晚年建读书之处于剑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乡党质疑》、《偷闲录》、《太古巢联集》等。

陈维岳

陈维岳

清江苏宜兴人,字纬云。陈维崧弟。与兄皆以文名,文笔奇秀,为徐乾学、朱彝尊等所推重。有《蜡凤集》、《吹箫集》、《红盐词》等。

陈绳祖

陈绳祖

陈绳祖,字孝祜,号縆桥,祁阳人。历官广东督粮道。有《縆桥遗稿》。

陈继善

陈继善

陈继善,字仲卓,生平不详。有挽赵必𤩪诗。

陈统

陈统

陈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为湖南提点刑狱,祠部郎中。事见清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九。今录诗二首。

陈经正

陈经正

陈经正,字贵一,平阳十都浦源(今苍南县龙港镇陈家宅)人。与弟陈经邦、经德、经郛俱受业二程之门(《伊洛渊源录》卷一四)。陈经邦为公元11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清乾隆《平阳县志》卷一二)。陈经正长期布衣。陈经邦、陈经正兄弟二人师从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为程门之高足。为慕伊洛之学,经正、经邦与兄弟经德、经郛四人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理学家程颢、程颐。后学成归来,建南雁会文书院。北宋崇宁二年于浦源家居前建会文阁,现旧址尚存。陈氏兄弟著作多散佚,仅存《会文阁记》、《游南雁荡山》诗。二陈墓在龟山北岙。

陈绚

陈绚

陈绚,字衷素,别号素庵。东莞人。明穆宗隆庆四年(一五七〇)举人,两赴南宫弗售。年四十而卒。明郭棐《粤大记》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陈经邦

陈经邦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明神宗为太子时,陈经邦选任东宫讲读官。神宗即位,他进讲经义,“明白恳切,音吐洪亮”,“仪度庄雅,进退雍容”。陈经邦的应制诗赋常常受到神宗赞赏,神宗曾亲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

陈绍文

陈绍文

陈绍文,字公载,自号中阁山人。南海人。锡子。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举人,官通判。与梁公实、欧桢伯、黎瑶石、吴而待结诗社,又同游黄才伯之门。著有《中阁集》。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四有传。

陈纪

陈纪

陈纪(1254—1345),字景元,号淡轩,一号陵交,东莞(今属广东)人。南宋末年诗人、词人。领咸淳九年(1273年)乡荐,咸淳九年(1273年)与兄陈庚同登进士,官通直郎。宋亡后,不仕,与赵必襐、赵时清等隐于乡中,诗酒酬唱。

陈约

陈约

字博文,嘉兴人,山西右布政使。

陈素风

陈素风

一作杨素风,误。生平无考。《全唐诗逸》收存陈素风诗4联,皆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陈简轩

陈简轩

陈简轩,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东瓯诗存》卷四)。今录诗二首。

陈称

陈称

陈称(一○一五~一○八六),字君举,沙县(今属福建)人。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潭州司法参军,福州罗源县令。改知黄岩、安远县,历知循、惠、宿、泉、舒等州。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二。事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今录诗二首。

陈秉祥

陈秉祥

陈秉祥,字惟瑞。东莞人。明成祖永乐间布衣。事见民国张其淦编《东莞诗录》卷六。

陈祥道

陈祥道

陈祥道(1042—1093),福州(今属福建)人,陈旸为其弟。早年字祐之,进士及第后改字用之,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官至秘书省正字、馆阁校勘,是北宋著名经学家、思想家。他于经史子集几乎无所不通,尤其精于《论语》学和礼学。他曾撰有经学著述十余种,但遗憾的是仅有《论语诠解》10卷和《礼书》150卷传世,其中《礼书》在中国传统礼学史和文化史上具有了较为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陈祖望

陈祖望

陈祖望,字冀子,号拜乡,会稽人。诸生。有《思退堂诗钞》。

陈祖仁

陈祖仁

陈祖仁,孝宗淳熙间为潼川府观察推官。事见清道光《蓬溪县志》卷一三。

陈祁

陈祁

陈祁,字红圃,嘉善人。历官陕西陕安道。有《清风泾竹枝词》、《商于吟稿》、《新丰吟稿》、《南园杂咏》、《从戎草兰行草》。

陈碧娘

陈碧娘

陈碧娘,陈格姊,诏安(今属福建)人。适张达扈。宋末,夫、弟均从军抗元。事见清乾隆《漳州府志》卷四六。

陈知柔

陈知柔

(?—1184)宋泉州永春人,字体仁,号休斋,一号弱翁。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台州判官。历知循州、贺州。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桧当轴,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知柔独不阿附。解官归,主管冲祐观。有《易本旨》、《春秋义例》、《易大传》、《易图》、《诗声谱》、《论语后传》等。

陈知微

陈知微

(969—1018)宋高邮人,字希颜。真宗咸平五年进士。历著作佐郎、直史馆,迁太常博士、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奏还东平监所侵民田,决古广济河以通运路,罢夹黄河,岁减夫役数万。迁右司谏,徙湖南路转运使。召还,拜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判司农寺,纠察在京刑狱。有文集。

陈睍

陈睍

陈睍,西安(今浙江衢县)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事见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八。今录诗二首。

陈睦

陈睦

陈睦,北宋词人。字和叔,一字子雍,莆田人,徙家苏州。陈动之之子。嘉祐六年(1061)进士第一。及第后任过潭州知州。熙宁三年(1070),秘书丞。召试,授集贤校理。出为两浙提点刑狱,拜监察御史。元丰间,累迁史馆修建,改鸿胪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移知潭州卒。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派遣安焘为左谏议大夫,陈睦为起居舍人出使外国。他们在明州(今浙江宁波一带)造两舰,一艘名为凌虚致远安济,一艘名为灵飞顺济,皆称作神舟。自定海起航,向大洋彼岸驶去。回来时,国人欢呼出迎。宋徽宗把袍笏玉带赏赐给他们,对安焘、陈睦褒奖有加。招待他们住在皇帝行宫,名为顺天馆。取尊顺中国如天之意。

陈益之

陈益之

陈谊,吉州(今江西吉安)人。曾题诗螺江庙。太宗太平兴国中张脊贤为江南西络转运使,至庙览其诗,称赏之。事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六。

陈百川

陈百川

陈百川(1857~?),字香沙,清彰化县人。光绪年间生员。其他生平事迹不详 。以下作品辑录自儿玉源太郎《庆飨老典录》、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前集》、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等。

陈白

陈白

陈白,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九八一)知鄜州。事见《宋会要辑稿》禽货四九之六。今录诗五首。

陈登科

陈登科

登科,清嘉庆年间(1796~1820)人士。台湾府学诸生。生平不详。

陈田夫

陈田夫

陈田夫,字耕叟,号苍野子。高宗绍兴中居衡山紫盖峰下九真洞老圃庵,往来七十二峰间三十馀年。辑《南岳总胜集》,有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自序(《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三一)。今录诗二首。

© 2023 彩笔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