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从弱冠起明经,文藻争先掞汉庭。兰台给劄因成草,石室紬书屡杀青。
此日公车承宠渥,讵言金马栖方朔。昨来上疏批龙鳞,不独谈经折入角。
翻疑君厌承明庐,诏令归就碧山居。减尽瘦围怜沈约,病多消渴类相如。
隐姓潜行吴市东,却求剑术想英风。繫筑夜宿专诸馆,袖锥朝过阖闾宫。
清秋猎骑平原上,白日张侯矍圃中。左肘能教置杯水,右手引弓轻发矢。
风前报道百叶穿,云际惊看两鸿死。是时观者愕相向,我亦心雄气增壮。
灞亭醉尉苦莫嗔,渔阳老将嗟推让。圣主同时最好文,诸贤幸厕从官群。
那知好恶多更易,况兼踪迹有离分。公孙客馆丘堪甚,郑庄推毂遂无闻。
但云海外求方士,更传天上出将军。勿向长门奏辞赋,请从遐塞勒功勋。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