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司马梁园客,早岁为郎晚驰驿。因慕邯郸旧相贤,借取高名注属籍。
当时原有摹玺书,大者砻石小琢玗。螭首龟膊总衔带,碧文绿籀皆施朱。
相传解玉刻小记,四角中央构名字。檄使填将《喻蜀文》,酒徒印作当垆契。
于今相隔几千年,不虞此物留人间。土衣苔绣半斑驳,银钩玉筋还新鲜。
截肪径寸覆玦纽,何必黄金大如斗。钱郎得此真罕希,每与秘书通系肘。
会当天子好古文,相如已是同时人。尚书给札令缮赋,落笔殿前如有神。
遂登著作入金马,名在何须更相假。对策姑令董相先,容才久为廉颇下。
长安秋尽寒欲来,驱车一上昭王台。酒间出示争把玩,令我怀古生徘徊。
前人意气不长在,况复微文等光怪。何物精灵护此符,历劫千秋不曾坏。
龙门遗册懒未收,图书堆垛能生愁。我今欲借文园篆,一惹桃花纸上油。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气憯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刑)[形]。乱曰: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