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笑梁溪翁,平生有馀拙。于今欲行古,无乃亦痴绝。
施之廊庙间,放步足已跌。下帷更潜思,又复广陈说。
从来坐言语,得谤今未歇。曾不少创惩,譊譊祇强聒。
惟堪覆酱瓿,讵足议往辙。掉头谓不然,此理君未察。
立言与行事,垂世初不别。身穷言乃彰,贻范有前哲。
周文拘羑里,易象乃成列。仲尼道不行,褒贬代赏罚。
屈原困椒兰,泽畔采薇蕨。离骚体风雅,光可争日月。
虞卿罢赵相,梁魏颇屑屑。世亦传春秋,端为穷愁设。
圣贤垂简编,往往因愤发。避谤不著书,陆子良已黠。
区区祸福间,何足议宏达。泛览古人心,一一可坐阅。
大略观规模,微情析毫发。幽光发干将,潜慝戮饕餮。
会有知我人,玩味为击节。安知千载后,观乐无季札。
岂能继潜夫,粗可仿荀悦。子云方草玄,解嘲何可缺。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