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林则徐 林则徐〔清代〕

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国古代也种罂粟作药用并种植烟草,但现在英国大量贩运来的却是鸦片毒品。是什么人面对面把着烟枪,横躺着整夜不睡呢?不知不觉吸上了瘾,便点起灯来熬长夜如年了。令人可叹的是,人们不惜重金,为了一个泥丸似的烟头,就舍弃了万贯的银钱。
禁烟运动像春雷一样震毁了英国鸦片贩子在零丁洋上的巢穴,笑看英国侵略者锐气已尽,切莫使他们死灰复燃。广州沙角炮台高高耸立,外国走私鸦片的船都远远地躲开了。外国使者正常活动的船只,还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来往。英侵略军舰和贩运鸦片的大船,由于中国人民反击的胜利,都一一地走开了。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宫》《庆春泽慢》等,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十句,四平韵。
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叫“和”。
懈(xiè)筠(yún):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字。
前辈:邓廷桢比词人年长九岁,中进士也早林十年,所以词人尊称他为前辈。
韵:指这首词是照着邓廷桢词的韵作的。
玉粟(sù):即罂粟,草本植物,果实和果壳均可入药,果汁可制成鸦片。
金丝:指产于菲律宾吕宋岛上的一种烟草。
蕃(fān)航:即番航,指外国船。
蛮烟:指外国商人贩卖的鸦片烟。蛮:旧时都用以称外国人。
双管:两支烟枪。抽鸦片的两个人对卧,各自用烟枪对着烟灯吸食毒品。
对拥无眠:相互拥靠着,觉也不睡。
成滋味:指对鸦片烟上了瘾。
挑灯:指点亮烟灯。
夜永:长夜,夜深。
堪怜:可怜,可惜。
一丸泥:指鸦片烟头像一个小泥丸。一作“一泥丸”。
万缗(mín)钱:即万贯钱,极言其多。缗: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春雷:比喻声音震响。文中指清水军击败英舰的炮火声。
歘(xū):忽然。
零丁:即零丁洋、零丁岛(今作“伶仃洋”、“伶仃岛”),在广东珠江口外侧。
穴:巢穴。
蜃(shèn)楼气尽,比喻殖民主义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气焰被打下去了。蜃楼:古人指蜃(传说中的一种蛟)吐气而变幻成的楼阁。词中借指英国侵略者。
无复灰然:意谓英人鸦片已被词人收缴,并在虎门销毁,不会再重新燃烧起来了。
沙角台:广东虎门海口东南侧沙角山上的炮台,南距虎门十余公里。
乱帆:指私运鸦片的船只。
浮槎(chá):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词中借“浮槎”指使臣,即词人自称。
漫许陪:姑且允许相陪。
霓(ní)节:古代使者的节仗。词中借指持节镇守两广的总督邓廷桢。
澄(chéng)波:清波。
绝岛重洋:远隔重洋的岛屿,指英国。
取次回舷(xián):依次返航。回舷:船只返航。

参考资料:

1、卢冀宁,汪维懋著.边塞诗词赏析: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09:第275页
2、黎兴 施培毅 朱玉衡.历代诗词选注 华夏正气篇: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04 第1版:第324页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广东水师在关天培的指挥下,于九龙洋面多次击退英国侵略者的挑衅。两广总督邓廷桢对取得的一次次胜利,极为欢欣鼓舞,于是填写《高阳台》的词赠给词人。

参考资料:

1、张正吾 陈铭主编.近代诗文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2 第1版:第32-33页

赏析

  词的上片写“蛮烟”入境后,带给中国人的严重危害。开篇便以“玉粟余,金丝种后”分述“鸦片烟”(从唐代)入境后,后来(宋代)“吕宋烟”又传入中国的情况,所以第三句用“蕃航别有蛮烟”总上启下,是说以上两种毒品烟草都是通过外国商船传来的。下面接写吸鸦片的人“双管横陈”,烟枪不离手,横卧日夜抽,由“不知呼吸”到吸毒成瘾有“滋味”,最后成为“大烟鬼”,“爱挑灯、夜永如年”“对拥无眠”,不分昼夜地吸鸦片,这几句形象生动而真实绘画出“大烟鬼”的丑态,又带有几分幽默的讽刺和厌恶。所以上片的结句才说“最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最堪怜”是总上吸毒人的恶果, “一泥丸”不仅毒害了千千万万人,还使得他们倾家荡产,损失大量的金银财宝。这就进一步指出了英商贩卖鸦片,不仅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而且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其结果是人亡财竭,其害无穷,所以禁烟势在必要。

  词的下片写禁烟初捷的喜悦和对抗英充满胜利的信心。这片的起句以象征手法写“春雷歘”磅礴的气势。以春雷般的炮声,大炮轰破了零丁洋上英商的巢穴,显示了中国人民武装抗英禁烟的威力,打破了侵略者海市“蜃楼”的美梦,使英敌如一摊死灰,再无复燃之机。词人用一“笑”字,表现了谈笑破敌的豪壮风采和蔑视敌寇、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同时又用“收向天边”写出英舰仓皇溃逃的狼狈情景。最后即事抒怀,慷慨陈词,词人认为,只要保住海防,就可以使我国沿海保持一片“似镜长圆”的澄波,不必派使臣远渡重洋去和英帝谈判,并告诫人们不可掉以轻心,要严阵以待来犯之敌,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以生动而诙谐的笔调,写出抽鸦片烟人们的可笑、可怜的怪态,以形象代替说理,可谓深入浅出。下片以雄健蒙肆的笔调,写出抗英胜利的喜悦,又是通过象征手法写意境陈出,又耐人琢磨。全词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真实地反映了词人查禁鸦片、抗英御侮的昂扬斗志和胜利信心。

参考资料:

1、张正吾 陈铭主编.近代诗文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2 第1版:第32-33页
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中国人的敬仰。

猜您喜欢
赏析

乌夜啼·江头醉倒山公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溪欲转。山已断。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
赏析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渭北离乡客,江南守土臣。
涉途初改月,入境已经旬。
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
版图十万户,兵籍五千人。
自顾才能少,何堪宠命频。
冒荣惭印绶,虚奖负丝纶。
[除苏州制云:藏于己为道义,施于物为政能。在
公形骨鲠之志,阖境有裤襦之乐。]
候病须通脉,防流要塞津。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削使科条简,摊令赋役均。
以兹为报效,安敢不躬亲。
襦裤提于手,韦弦佩在绅。
敢辞称俗吏,且愿活疲民。
常[常州]未徵黄霸,湖[湖州]犹借寇恂。
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怜。
[河北三郡相邻,皆有善政,时为铛脚刺史。见唐
书。]
制诏夸黄绢,诗篇占白苹。
[美贾常州也。美崔吴兴也。]
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自谓也。]
警寐钟传夜,催衙鼓报晨。
唯知对胥吏,未暇接亲宾。
色变云迎夏,声残鸟过春。
麦风非逐扇,梅雨异随轮。
武寺山如故,王楼月自新。
[武丘寺也。郡内东南楼名也。]
池塘闲长草,丝竹废生尘。
暑遣烧神酎,晴教煞舞茵。
待还公事了,亦拟乐吾身。
赏析 注释 译文

牧童逮狼

蒲松龄蒲松龄 〔清代〕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

薛昂夫薛昂夫 〔元代〕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赏析 注释 译文

楚天遥过清江引·屈指数春来

薛昂夫薛昂夫 〔元代〕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
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阳曲·烟寺晚钟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幼卿幼卿 〔宋代〕

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向滈向滈 〔宋代〕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赏析

沁园春(铙镜游吴中)

陈人杰陈人杰 〔宋代〕

易得仲宣,难得世间,有刘景升。叹男儿未到,鸣珂谒帝,此身那免,弹铗依人。橘自盈洲,莸难共器,一榻相看如越秦。元龙者,独门前有客,胸次无尘。
君今重莅诗盟。载弄玉飞琼车后行。过鸱夷西子,曾游处所,水云应喜,重见娉婷。张禹堂深,马融帐暖,吟罢不妨丝竹声。松江上,约扁舟棹雪,同看梅春。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旅思

吴伟业吴伟业 〔清代〕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 2023 彩笔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