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周邦彦〔宋代〕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注释
燎(liáo):烧。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沈,现写作沉。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4-96

赏析二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道:打鱼的大哥 ,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燎沉香,消溽暑”两句,点明季节。“沉香”是一种香料,“溽[rù]暑”指湿热的夏天。这两句说:点燃(燎)起沉香,来驱除夏天的湿热之气。作者在室内闷热难忍,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是说: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天亮时才停,鸟雀都在欢呼天放晴了呢。“呼睛”,欢呼天晴了。“侵晓”:天刚亮。“窥”,偷看。“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檐雀的“呼晴”,把他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呈现在面前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荷塘景色。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眼前的景色使作者思念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说:我本是南方吴地人,却长期在北方做官。“吴门”指苏州,这里用来代指南方。“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久作长安旅”是说自己长期客居在京城做官。明明是作者长期客居,思念家乡,可是他偏偏不说自己,而是从家乡的朋友着笔,说“五月渔郎相忆否?”旧历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词人写这首词的季节。“渔郎”,这里指从前跟作者一起钓鱼或打鱼的朋友,不知你们还想念我吗?这里还含有作者在想念这些朋友的意思,这个意思通过“相忆”的“相”字透露出来。作者怎么想念呢?“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想念同这些朋友乘着小船,打着木桨(小楫),穿行在家乡那长满荷花的小河塘里。“芙蓉”,即荷花。“浦”,指河塘。一个“梦”字点明这些只不过是作者的梦影,这个“梦”字也含有不过是梦想罢了的意思。这就表明了他强烈的思乡情绪和回不了故乡的矛盾心理。

  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上阕,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词选》)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06-1007
2、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4-96

赏析三

  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思乡的情怀往往借助作家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乡景物来表达,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正如此,它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

  此词上片描写盛夏早晨的风景:词人一早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烦闷的暑热也已退去。窗外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欢叫声,据说鸟鸣声能预测晴雨,莫非天已放晴?词人抬头朝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才微微放亮,鸟雀在屋檐上跳来跳去,晃动着头脑争噪不停,似乎也在为雨后新晴而喜悦。盛夏酷暑时节,难得有这样一个清爽的早晨,词人漫步荷塘边,只见荷叶上的雨珠在朝阳下渐渐变干,看上去更加碧绿净洁,一张张圆圆的荷叶铺满水面。一株株荷花亭亭玉立在荷叶间,微风吹过,微微颤动着更显丰姿绰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寥寥几笔,将荷的摇曳多姿、神清骨秀写尽,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

  下片转入思乡的愁怀与回忆。眼前的荷塘,勾起了词人的乡愁:故乡遥遥,就在那莲叶田田的江南,羁旅京师已经很久,何时才能归去?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荷塘唤起了词人的思乡浓情,思绪飞回故乡,不知儿时的玩伴是否还记得五月同游西湖的情景?多少次梦回故乡,依然是划着轻巧的小船驶向荷塘。杭州西湖上的“十里荷花”闻名天下,杨万里曾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词人生长于斯,他对荷花的记忆是与童年的水乡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京城夏日雨后荷塘的景致牵动了词人对故乡最亲切的回忆,荷花成了词人思乡的媒介,同时将这首词的上下片联成一气,成为一篇写荷绝唱。

  这首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它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这在周邦彦以雕饰取胜的词作中当为别具一格之作,陈延焯称赞此词“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词人这份恬淡的胸襟不正是故乡“天然去雕饰”的荷花所赋予的吗?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至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一直客居京师,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06-1007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猜您喜欢
赏析

劝酒十四首 其七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何处难忘酒,逐臣归故园。赦书逢驿骑,贺客出都门。

半面瘴烟色,满衫乡泪痕。此时无一盏,何物可招魂。

赏析

【双调】落梅风_玉果山先上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玉果山先上寻梅

随明月,过小桥,记年时杖藜曾到。倚东风一枝斜更好,玉生香有谁索笑?

禹寺见梅

蒲团厚,纸帐新,不奢华自然风韵。小窗见梅如故人,亚冰梢月斜云褪。

冬夜

更阑后,雁过也,梦不成小窗寒夜。伴离人落梅香带雪,半帘风一钩新月。

别会稽胡使君

载酒人何处?倚阑花又开,忆秦娥远山眉黛。锦云香鉴湖宽似海,还不了五年诗债。

废园湖石

芭蕉畔,杨柳边,想当时玉人娇面。十年旧题漫翠藓,倚高寒夏云一片。

歌姬张氏睡起

瑶池上,翠槛边,笑当时六郎娇面。行云梦回眉黛浅,枕痕香睡红一线。

叹世和刘时中

土库千年调,金疮百战功,叹兴亡一场春梦。卧白云北邙山下冢,信虚名得来无用。

闲居

看云坐,听雨眠,鹤飞归老梅庭院。青山隐居心自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西园春暮

伤春瘦,望远愁,掩朱门碧苔生甃。绕西园旋呼花下酒,海棠飞牡丹厮够。

睡起

拢钗燕,鞿绣鸳,卷朱帘绿阴庭院。奈何天不教人醉眠,打新荷雨声一片。

东嘉缘野桥

渔榔静,雁字斜,柳阴疏藕花初谢。小阑干画桥横缘野,忆西湖月明秋夜。

闲闲亭上

鱼吹沫,鹤弄影,洗秋云玉波如镜。闲闲小亭风日冷,竹千竿绿苔三径。

和崔雪竹

依村店,驻小车,玉骢嘶绣鞍初卸。琵琶乱弹人醉也,雁云高蓟门秋月。

春情

桃花面,柳叶眉,小亭台锁红关翠。孤帏玉人初睡起,不平他锦鸳成对。

胡贵卿席上

宜春令,消夜图,锦橙开噀人香雾。梅花月边同笑语,不寻思灞桥诗句。

秋望

干荷叶,脆柳枝,老西风满襟秋思。盼来书王人憔悴死,界青大雁飞一字。

忆别

啼红袖,识锦图,记临行雨花风絮。平安字书曾寄与,题名在凤鸾双处。

和卢彦威学士

貂裘敝,骢马骄,雪花飞蓟门寒到。雁儿几声南去了,也教他玉人知道。

肃斋翁命赋狮橘

生狞面黄金兽,蜜多心白玉浆。吼千林月寒霜降,绕维摩万八千佛供床,喷清香九重天上。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

顾夐顾夐 〔五代〕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
凭阑愁立双娥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池上纳凉

项鸿祚项鸿祚 〔清代〕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叶梦得叶梦得 〔宋代〕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周端臣周端臣 〔宋代〕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赏析 注释 译文

更漏子·背江楼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 2023 彩笔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