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此词咏立春或人日。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既玻瓈、玻璃。
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参考资料:

1、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20 .

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水精,就是水晶。颇黎,就是玻璃。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被子用香炉熏过,既暖且香,故能“惹梦”——带有温柔绮丽色彩的春梦。开篇两句,仅十四个字,并列地写了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三件器物,却并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因为其中着意点染了轻轻浮动于室内的香气和主人公幽远飘缈的梦思,就使这本来静止的画面变得有了生气,甚至充满了幻想的意味。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而来,因此清人张惠言认为这两句写的就是女主人公的梦境(见张惠言《词选》对此词的评注)。这自然不无道理。可是,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梦有许多确是不可思议、无从解释的,在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梦却大抵能找到某种现实的原因或契机。因此,即使“江上”两句写的是梦境,这梦境也必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实境有些关系。根据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望江南·梳洗罢》可以想象,这位梦见“江上柳如烟”的女子,或许也是住在临江的楼阁里,每日对着江水在思念着心上人。她的梦,很可能便是她平日习见景致的幻化表现在梦境里。江岸边的柳树迷蒙似烟,晕成朦胧的一片。侵晓时分,月亮残了。在熹微的晨光中,大雁已经开始一天的旅程,它们正结队飞回北方。寂静的天空中,也许还偶尔传来它们的长唳。这是一幅十分凄清迷离又有声有色的画面。而这幅春江晓雁图的意义是在画面之外: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归来,因避寒而飞往南方的大雁,此时正连夜飞返家乡,唯独楼上那女子所思念的人却仍然没有音耗。眼前的景致既是她平时倚楼眺望所常见,也就难免化作她这时在鸳鸯锦被里所做之梦。另外,锦被上绣鸳鸯也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成双成对的鸳鸯,恰恰反衬了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

  上阕的妙处全在借景物作烘托,以极其含蓄委婉的笔法暗示女主人公的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水精帘里”二句是近景,“江上柳如烟”二句则是远景,不管近景远景,都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生活和情绪落笔。在前二与后二句看似松散的结构中,实际上一贯穿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词的后半正面刻划这位女主人公,同样有着含蓄深婉之妙。“藕丝秋色浅”写衣着。藕成熟于秋季,故将淡紫近白的藕合色称作“秋色”,又转而用这色彩来代指藕合色丝绸做成的衣裳,这是中国古代诗文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人胜参差剪”。人胜又叫花胜、春胜,是用彩纸或金箔剪刻而成的一种饰品,可以贴在屏风上,也可以戴在发鬓上。唐时风俗在正月七日(又称人日)这一天,要剪戴花胜以迎接春天到来,尤以妇女喜爱此项活动。从这句看,女主人公参参差差地剪出花胜准备佩戴,似乎兴致不浅。

  “双鬓隔香红”。以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代指好的面容,正如以“藕丝秋色浅”代指衣裳,手法相同。这里的“隔”字用得颇讲究,因为双鬓正是隔开在脸庞两边,形象鲜明如见,而且仿佛“双鬓”有了某种主动性,还似有若无地流露出一丝遗憾不足的意味。

  “玉钗头上风”,承上双鬓连写女主人公的头饰。她头上插着的玉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摆动。“风”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形容女子的头饰在微微颤动的样子。

  这四句刻划人物用的也是借物衬托之法。写女子的衣着、头饰,写她剪制春胜的活动,并没有一句直接写她的形貌,却使人可以想见她的外形与心灵之美好可爱。最奇妙的是整个下阕根本不提她的满腹心事,只是一味渲染她的美丽和她剪春胜的动作,而这就使她的孤单处境和悠悠梦思更加令人觉得可叹。词人对她的同情,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较早致力于词的创作的一个,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词多写女子日常生活,当是受到南朝宫体诗的一定影响。但温词常着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而且是借助写景写物等手法来表现,因此在艺术境界上又与宫体诗有所不问。这些从这首《菩萨蛮》词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1-42 .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您喜欢
赏析

古风其五十

李白李白 〔唐代〕

宋国梧台东。
野人得燕石。

(以上二句一作
宋人枉千金。
去国买燕石。)

夸作天下珍。
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
燕石非贞真。
流俗多错误。
岂知玉与珉。
赏析

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赏析 注释 译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丘明左丘明 〔先秦〕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 通 征)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赏析 注释 译文

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枚袁枚 〔清代〕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赏析

【双调】水仙子_讥时铺眉苫

张鸣善张鸣善 〔元代〕

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鸡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作熊。草堂小无事小神仙,而杨柳丝丝长翠捻。碧琅玕掩映梨花面,似丹青图画展,被芳尘情景留连。蟾蜍滴墨磨雀砚,鹧鸪词香飘凤笺,狻猊炉烟袅龙涎。嘱香醪一醉再休醒,半霎里千般俏万种情。孟郊寒、贾岛瘦、相如病,刚滴留得老性命,偏今宵梦境难成。做甚么月儿昏昏瞪瞪,阿的般人儿孤孤另另,些娘大房儿冷冷清清。

东村饮罢又西村,熬尽旧家老瓦盆。醉归来山寺里钟声尽,趁西风驴背稳,一任教颠倒了纶巾。稚子多应困,山委必定盹,多管是唤不开柴门。

赏析

【越调】柳营曲 途中春暮

汤舜民汤舜民 〔元代〕

岐路北,断桥西,滴溜溜酒帘茅舍低。柳暗疏篱,水浸平堤,仿佛旧山溪。
车儿马儿奔驰,莺儿燕儿悲啼。帽沾飞絮寻,衣染落花泥。知,何处度寒食? 旅次
  归路杳,去程遥,谁不恋故乡生处好。粝饭薄醪,野蔌山肴,随发度昏朝。
隔篱度犬嗷嗷,投林倦鸟嘈嘈。烟霞云黯淡,风雨夜萧骚。纱窗外有芭蕉。 春思
  鸦髻松,凤钗横,碧窗梦回春昼永。离绪蒙茸,倦眼朦胧,清泪滴香容。恨
东君多雨多风,盼王孙无影无踪。柳添新样绿,花减旧时红。尽在不言中。 薛琼琼弹筝图
  玉雪颜,翠云鬟,昭阳殿里醉了几番。金袖翩翩,银甲珊珊,记天宝年间。
哄的兵散潼关,忽的尘暗长安。风云都变改,日月自循环。闲,写作画图看。 听筝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
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砌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
赏析 注释 译文

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王恽 〔元代〕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赏析

【中吕】满庭芳_感兴简王公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感兴简王公实

光阴有几?休寻富贵,便省别离。相逢几个人百岁,归去来兮!羊祜空存断碑,牛山何必沾衣?渔翁醉,红尘是非,吹不到钓鱼矶。

春晚闺怨

杨花滚滚,屏山隐隐,沉水温温。绿纱窗外流莺问,何处东君?多病多愁那人,不言不语伤春。清明近,深深闭门,细雨自黄昏。

秋夜不寨

四窗酒醒,衾闲半幅,鼓转三更。起来无语伤孤另,何限幽情。金锁碎帘前月影,玉丁当楼外秋声。凭阑听,吹箫凤鸣,人在雪香亭。

湖上晚归

亭亭翠云,娟娟鹭羽,细细鱼鳞。一方瑞锦香成阵,明月随人。爱莲女纤纤玉笋,唱菱歌采采白蘋。相亲近,盈盈水滨,罗袜暗生尘。

三衢道中

乌飞兔走,鸳煎燕火刍,蝶怨蜂愁。眼前已是花开候,心绪悠悠。一百五日节人家插柳,七十二滩上客子移舟。添消瘦,寻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春晚梅友元帅席上

知音到此,舞雩点也,修禊羲之。海棠春已无多事,雨洗胭脂。谁感慨兰亭故纸?一沉吟罗扇新词。急管催银字,哀弦玉指,忙过赏花时。

山居

尘埃野马,风波海鸥,鼓吹池蛙。相逢半日渔樵话,乐在山家。仙洞冷玲珑玉霞,钓滩平潋滟金沙。藤阴下,村醪旋打,醉插满头花。

九曲溪上

桃花院宇,梅边杖履,竹下琴书。余不溪上山无数.尽自相娱。云树淡十幅画图,月波寒九曲明珠。闲鸥鹭,三年伴侣,不减贺家湖。

春日闺思

铅华泪洗,金荷烬冷,银蒜帘垂。话离愁柳外流莺替,念我孤凄。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诗中意,今春未归,甘不过燕双飞。

春思

愁斟玉斝,尘生院宇,弦断琵琶。相思瘦的人来怕,梦绕天涯。何处也雕鞍去马,有心哉归燕来家。鲛绡帕,泪痕满把,人似雨中花。

赏析 注释 译文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秦观秦观 〔宋代〕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赏析

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 2023 彩笔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