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

方回方回 〔元代〕

暮年无不与心违,节物过从事总非。
何处青梅尝煮酒,谁家红药试单衣。
半酣便合拿舟去,骤热犹容借扇归。
忽忆向来独立处,雪天閒看白鸥飞。

寄仇仁近白廷玉张仲实京口当涂江阴三学正兼

方回方回 〔元代〕

同时纠正诸侯学,铛脚相邻总钜邦。
足可养廉三斛米,未妨温故一灯窗。
有人北面求宗旨,无事东流送大江。
向道紫阳山色好,何为不肯溯溪泷。

永乐沽酒

方回方回 〔元代〕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离婺源过古荐注口张村三渡遂登五岭

方回方回 〔元代〕

卧闻邻客晓先发,亦束寝衣辞旅榻。
急雨顿止风稍动,空山微凉路不滑。
溪流向西吾适东,舟渡者三更横纵。
人心最险天自易,左路欲穷须右通。
蚕放三眠大麦熟,含桃烂红豌豆绿。
野次思之不可致,七日菜食市无肉。
南山之北归去来,摘菊剪韭手所栽。
说诗命酒花当开,焉用舍是登崔嵬。

频至子由书斋追记游事

方回方回 〔元代〕

行山稍已倦,径作坦腹卧。
茗至即仰啜,即复起端坐。
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
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
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
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
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
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
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长安

方回方回 〔元代〕

客从函谷过南州,略说长安旧日愁。
仙隐有峰存紫阁,僧居无寺问红楼。
兰亭古瘗藏狐貉,椒壁遗基牧马牛。
万古不随人事改,独余清渭向东流。

独游塘头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雊雉古原侧,归牛荒潦滨。
炊烟已昏野,花气更留人。
剩欲培幽筑,端容买近邻。
向来惟有梦,今此岂非真。

过李景安论诗为作长句

方回方回 〔元代〕

三百年来工五七,追雅媲骚谁第一。
独闻彭城陈正字,向来得法金华伯。
终古不朽语言在,以诗教人人不识。
善学少陵而不为,殆如孟子不言易。
世人往往谈神仙,便欲插翅登青天。
邀寻道士学服饵,朝呼暮吸夜炼煎。
换骨一语曾未悟,未办黄庭修内丹。
俗流无骨但有肉,虾蟆敢竞骊龙先。
姚合许浑精俪偶,青必对红花对柳。
鹄乃类鹜虎胜狗。由陈入黄据杜坛,
当知掬水月在手。后生可畏尝闻之,
君友何人师者谁。双井白门浣花脉,
实字用正虚用奇。郁轮袍曲异筝笛,
藐姑射姿无粉脂。梯危磴绝不可近,

约客未至偶书

方回方回 〔元代〕

一半溪梅点绿苔,妖红移向小桃开。
稍晴欲暖春犹嫩,解赏能吟客肯来。
少顷焉知千万古,吾曹难少两三杯。
嘶骢未到柴门静,蛱蝶双飞去又回。

谢客二首

方回方回 〔元代〕

梦到红云玉殿来,骨凡无路住蓬莱。
鹤身欲向仙官舞,病翅褵褷展不开。

十月初六日同仇仁近至王子由庵遂饮白云李居

方回方回 〔元代〕

初上吴山北,遂过吴山南。
茂树悉剪剃,余石空巉岩。
向来华屋处,十不存二三。
忽如入壶天,偶得羽人庵。
阅画有远意,评诗无俗谈。
背湖万松领,面江三茅观。
人烟向如织,今者篁竹半。
猎士捕乳虎,伏弩行者断。
野兽出城市,白昼无忌惮。
昨仅获其一,此事可三叹。
谁家有幽居,下瞰烟云洲。
西极夕阳外,东穷沧海头。
一览不欲尽,翠树蓄其楼。
主人雅好事,置酒更献酬。
禹穴渺何许,指视令人愁。
酒中泛酥椒,酒味弥芳烈。
菓蔬无不佳,霜螯风味绝。
卜夜意未阑,醉归步微月。
人生了一日,世故剧琐屑。
穷达不足云,兴亡讵须说。

次韵张文焕慵庵万山堂即事二首

方回方回 〔元代〕

新晴钟鼓暮楼台,人与清空两不埃。
日已顿无宣子畏,云应全为退之开。
夜凉河汉牛初渡,秋爽关山雁欲来。
好向丰年作张主,未须松鼎煮丹胎。

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三首

方回方回 〔元代〕

三月三日一觞酒,同上危楼望晴柳。
岂可不饮负此春,向来风雨十朝九。
何必水边看丽人,何必水晶行素鳞。
曲阜桥边同一醉,杭州城里两閒身。

登上竺兴福寺新阁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跳过西湖万万重,半天蓬鬓洗松风。
自惭不得留终日,又向船中入市中。

三月二十九日饮杭州路耿同知花园

方回方回 〔元代〕

巢燕春泥久已融,虞弦节近鼓薰风。
枝枝烂熟樱桃紫,朵朵争妍芍药红。
冠豸霁威贤御史,雕虫得雋老诗翁。
十分蚕麦今年稔,我辈何妨酒一中。
拼音

四月十二日饮陆君用见山堂

方回方回 〔元代〕

砚几书床茂树间,花深竹密地宽闲。
绿阴正是浓时节,遮尽人家只见山。

过崇德县

方回方回 〔元代〕

枯柳无风影不摇,败墙颓屋意萧萧。
忽然唤醒承平梦,犹有红栏夹画桥。

次韵邓善之书怀七首 其三

方回方回 〔元代〕

今代邓元侯,书窗不外求。寡言良有味,节用绝无愁。

真是温如玉,兼能爽似秋。銮坡宜趣召,夜直结邻楼。

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

方回方回 〔元代〕

酒醒更深独倚楼,天清地静俯河流。
梧桐影转三更月,蟋蟀声催万象秋。
自古有生皆有死,即今无喜亦无忧。
更著四年当八十,我于人世复何求。

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

方回方回 〔元代〕

社袄初穿暑气收,今朝五日过中秋。
隔湖我每思□□,□市公能顾小楼。
斗酒只鸡承厚意,扁舟匹马约閒游。
吾侪不与人间事,肯挂眉头一点愁。

八月二十日晓起

方回方回 〔元代〕

夜阑不能寐,鸡鸣垂欲三。
起步秋月影,寒发何毵毵。
斗柄落山北,参旗挂庭南。
三五忽四五,蛙蚓众喙缄。
独有络纬声,催织何喃喃。
禄仕心已息,愧未任桑蚕。
昨暮缺薪米,质以衾及缣。
七年为此郡,忍人所难堪。
焉知窘至此,不给石与甔。
独坐老树下,暗捻霜须髯。
墙外行人动,丧事很小鼓酣。
生之必有死,如岁代凉炎。
但颇讶薄俗,不复甄廉贪。
鄙诮采芝馁,歆羡脍肝馋。
想见攫夺子,枥马已就衔。
岂识有幽人,茹苦如饴甘。
念虽乏智计,识度终不凡。
儿女亦可割,深山建茅庵。

八月二十日天晓

方回方回 〔元代〕

清晓潮初过,西风猎弊裘。
肯为贫士地,偏觉老人愁。
蟋蟀声弥急,梧桐色渐愁。
残星余几点,吾独倚吾楼。

三天竺还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七十二翁头雪白,弱冠初游鬓如漆。
除却一二老山僧,独来独往无人识。

三天竺还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山中事事胜人间,莫怪山翁喜入山。
才说出山心不喜,又将身世堕尘寰。

三天竺还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涧晴石出水穿沙,万树松杉隐数家。
一鸟不鸣风不动,忽闻林下响缫车。

三天竺还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松枝垂地荫松身,恨不移家此卜邻。
石上一根长数丈,似吾细看更无人。

三天竺道中

方回方回 〔元代〕

三天竺路渐平登,高似雷峰塔几层。
山到无人行处好,松阴万树立孤僧。

三天竺还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城中决定少新诗,便向湖光也未宜。
我有新诗无数处,三天竺路笋舆迟。

小雪日观残菊有感

方回方回 〔元代〕

欲雪寻梅树,余霜殢菊枝。
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
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
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

次韵景安提学谩成三首

方回方回 〔元代〕

豪里俗事不留情,诗律峥嵘骨骼清。
初仅传闻心已服,每当展玩眼尤明。
笑谈足使千军扫,移斡真能九鼎轻。
焉得夜檠对吟影,同听急雪打窗声。
形式
© 2023 彩笔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